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“我们不会走,但就是不再投钱、不再上新,也不再说话。”
这大概就是雪佛兰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——人没走,灵魂却早就逃跑了。
**5月28日,多方爆料证实:雪佛兰在中国市场的新车型项目已经“无限期延迟”,连已经立项的探界者EV、旗舰SUV都被直接砍掉了。**更关键的是,这家曾在中国风光一时的美系品牌,月销量已经跌到了1300辆以下,很多消费者甚至问:“雪佛兰还在卖车?”
在一片新能源横扫、一线合资大洗牌的时代里,雪佛兰没能成为赢家,甚至连“活着”都成了一种勉强。
曾是合资宠儿,如今变成“边缘户”
还记得曾经的雪佛兰是什么存在吗?赛欧、科鲁兹、迈锐宝、科帕奇、探界者……这些名字几乎承载了中国80后、90后的第一辆合资梦。
尤其是那句经典广告语:“梦开始的地方”,一度成了雪佛兰的标志性记忆点。但就是这样一个品牌,如今却被上汽通用内部人士直接“预判退场”。
从销量上看,雪佛兰确实早已不再是那个能与大众、丰田叫板的劲旅。
2023年全年,雪佛兰在中国的总销量仅为12万辆;
进入2024年以来,月均销量跌破1300辆,比很多二线自主品牌的单款车还不如;
曾寄予厚望的探界者、创酷、迈锐宝XL,几乎全线崩盘,终端优惠幅度高得令人心惊——一台中型SUV竟然比某些国产电动车还便宜三四万。
更讽刺的是,这些车越打折,买的人越少,品牌形象几乎沦为“跳楼价清仓代表”。
而如今的“无限期推迟新车型”,等于官方给雪佛兰判了“慢性死亡”:不再注资、不再布局、不再更新,只做售后维持,直到彻底没人提起为止。
新能源没搞明白,燃油又被干趴下,雪佛兰输在了哪里?
表面看,是销量问题;但往深里挖,雪佛兰的“衰败路线”其实有迹可循。
一方面,是战略迟钝、产品无感。
在一众合资品牌中,雪佛兰一直是“低于别克”的定位,产品线做得不痛不痒。
创酷、创界打不过本田XR-V、缤智;
探界者打不过CR-V、途观L;
迈锐宝XL高不成低不就,还没君威活得滋润。
更糟糕的是,面对新能源浪潮,雪佛兰至今没有拿得出手的纯电或混动车型,就连打算推出的探界者EV,也传出“胎死腹中”的消息。
在比亚迪、特斯拉、理想、小鹏都在猛冲新能源的时候,雪佛兰还在琢磨1.3T三缸机该不该继续卖。
可以说,它连牌桌都没坐上。
另一方面,是品牌形象的全面塌陷。
曾经的美式浪漫、肌肉范儿、家用舒适性——如今几乎全被消费者遗忘。
在网络上搜索“雪佛兰”,你看到的不是“情怀”,而是“清仓甩卖”“库存车”“裸车价再降2万”。
很多人直言:“雪佛兰现在的存在感,连五菱都比不上。”
是战略放弃,还是无声告别?雪佛兰在中国的“体面”还剩多少?
如果说几年前的雪佛兰还在挣扎,那么现在,它可能连挣扎的力气都没了。
内部人士透露,接下来雪佛兰将只维持已有老用户的售后服务,现有车型将陆续退市、停产,不再开发新产品线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:
你现在买的雪佛兰,明年可能连配件都要靠进口找渠道;
官方4S店可能一个个“改牌”成别克、凯迪拉克,只保留售后工位;
保值率将进一步跳水,二手车平台已经在打折“清仓”。
更让人唏嘘的是,雪佛兰自己并没有公开宣布退出,仿佛它想偷偷离开这个市场,不想惊动太多人。
这让不少老车主愤怒:“你走可以,但别装作什么都没发生。”
一个在中国市场经营20多年的合资品牌,如果就这样“悄无声息”地退出,背后暴露出的,不只是市场选择,更是企业责任感的缺位。
不是市场不要你,是你自己选择了放弃
2025年的中国车市,有人起飞,有人离场。
小米SU7一个月锁单2.3万辆、鸿蒙智行10万台交付破纪录、比亚迪继续狂飙不止……但也有人在黯然退场,比如三菱,比如铃木,比如现在的雪佛兰。
时代确实变了。
你可以说这是中国汽车市场太卷,但更多人看得明白:是你雪佛兰在战略上保守,在产品上懈怠,在市场变化面前毫无作为。
所以不是市场抛弃了雪佛兰,而是雪佛兰自己,早就放弃了中国。
它选择不告而别,我们也只能说一声:“再见,梦开始的地方。”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
2025-05-29 19:58:19